高考 / 不延期
2019年,高考报名人数突破千万。根据近十年数据变化趋势预测,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将与去年不相上下。
此前,教育部多次回应称,今年高考暂不考虑延期。而且自恢复高考以来,高考从未因故改期。即便是2003年“非典”时期,依旧执行了原定计划,比上年提前一个月,正常进行。
在这样的疫情背景下,如不延期,“今年高考总体成绩水平将受影响”!
——2月26日,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中心主任胡向东在接受《光明日报》记者采访时,给出的这一判断,让很多考生和家长心里一紧。胡向东1987年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,一直从事教育考试工作,曾任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前命题中心主任、前高考办主任,主持2018年湖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起草,在高考综合改革、考试学、教育质量评估等领域颇有建树。
胡向东主任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,其实很简单:高三的复习环节是结束新课后,为学生重构知识系统网络而专门设计的。每一轮复习有效衔接,各有侧重。但是,现在由于特殊原因未及时展开,可能会对后续学习产生影响。
在这个特殊时期,“千万量级”的高考生都面临哪些复习困境?又该如何保持状态,做好最后的冲刺?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专家们怎么建议。
1
复习效率打折扣,学生已出现两极分化
目前,各地都已进行了两周的网络授课,大部分学科与在学校正常上课节奏相同,有学习问题学生就用微信与老师沟通。
虽然所有学生都是面对“一块屏幕”,处于“同一个起跑线”上。但是,没有老师的监督,一些同学自觉性不高,复习效率大打折扣,学不学得好还是靠自觉性。
上完几节网课后,很多老师还发现,虽说可以随时互动,但提问的学生特别少,也不知道大家在屏幕前有没有仔细听。因为学生难以上交作业,老师根本无法评判复习效果。
因为缺乏课堂氛围,有些学生难以进入学习状态,学生们容易走向两极分化: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,成绩得到更大提升;而不自觉的学生,效率愈低,可能成绩下滑更快。不少学校担忧,即使马上复课,在家复习的这些内容可能还要回炉。但这对分秒必争的高考复习来说,实在是耽误不起的时间!
比起网课效率不高,考试“预热”不足带来的后果可能更可怕!
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透露,原定于2月25日举行的全市新高考模拟测试将转换模式,或营造“不见面”环境。原定于三四月举行的一模二模考试,也将视开学的具体时间进行调整。
胡向东主任对这种考试节奏和形式的改变,表示非常担忧:“市、区和学校每月甚至每周都会安排考试,学生在考试中熟悉考试,就像运动员大赛前调整节奏。现在,教学复习节奏被打乱,许多学生‘预热’不足,很可能影响发挥!”
因为按照正常的复习进度,高三第一学期应该完成全面复习,第二学期的复习重点是能力突破、综合提升和查漏补缺。现在这个阶段,要以专项能力训练为主,适当做些综合套题。
专项能力训练,不是依靠教师的“讲”来实现的,主要靠学生的“精练”来实现。但现在老师和学生见不了面,不可能及时给学生布置训练试题,学生春节前带回家的试题也基本做完了,手头没有新题,而且在网上做题不方便,老师也不能及时批改反馈。这是很致命的问题!
2
如何在网络授课条件下,保证学习效率?
启知教育小编建议同学们,充分利用在家复习的时间,梳理好每一个专题的必备知识要点,精准整理好疑点和漏洞,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。在此基础上,精选有针对性的、难度适中的典范试题来训练。
老师要给大部分学生一些自主安排的时间和空间,提供网络答疑,但是,一切网络授课都要在固定时间段进行,避免一天到晚在线,既影响视力又容易造成学习低效或无效。
学校要给予学生具体指导:如何区分网课时间和自习时间,如何制订学习计划,如何请家长配合督促计划落实等,并提供“具体测量工具”,比如计划表格、任务执行表等,发放给学生或家长,进行必要监督。